当前位置:首页 > 教务动态

思维碰撞现真知 智慧生成需争鸣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11-22  阅读数:36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张蓉/文】为迅速提升授课水平、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应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给师生带来的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研室于11月17日晚7点至9点召开线上授课以来的第三次磨课系列教研会。磨课系列教研会旨在透过教研室每一位教师轮流讲课,全员评课,共同磨课,最后打造金课。本次教研会的流程为:每周两位教师需按照指定主题分别进行20分钟的授课,全体教师针对授课进行20分钟评课,待评课结束后,授课教师进行10分钟的反思性发言。


本次教研会由教研室负责人王文达主持,吴云柯、张赛婷两位教师分别就人际沟通和人格发展主题进行了授课。在评课环节,各位教师积极发言,主要针对理论和活动适宜性、互动体验深度、逻辑衔接流畅性、理论深度、课堂驾驭水平、总结升华高度等维度进行了点评。

此次磨课教研会的主要成果有:

第一,梳理了人际沟通和人格发展两个主题的授课思路;

第二,提出授课应首先聚焦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化问题,教师需在理解核心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体验性练习,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投入,去体验、感受、分享,最后教师再呈现重要结论。这种“倒置”的教学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所有的知识在与学生本人有关的时候,才有意义,才能产生链接,学生才会产生动力、投入精力。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将知识与学生本人的生活和实际需求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投入学习。

第四,授课中不可使用诊断性量表,可使用分型量表,但一定要注意量表来源及其信效度。

第五,在王文达的带领下,教师们再次学习了教育部相关文件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的指导性要求。王文达还提出小组讨论、团体训练、案例分析、情景表演的授课形式是高阶心理辅导技能,教师们需要将理论内化于体验性活动中,鼓励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升教师角色胜任力、心理学专业胜任力。

在本次教研会中,大家发现思维在不断的碰撞当中会激发起真知的火焰,智慧的生成有赖于真诚的争鸣。教研室全体成员通过每周的教研会,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彼此监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教研会是一个开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会继续砥砺前行,为创造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持续努力!